里空无一人,只有斑驳的墙壁。
是幻觉?
还是……?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很可能就是绑架者制造的“灵异”
现象,旨在摧毁我的心理防线。
“医生,时间不多了。”
声音再次提醒,带着一丝催促。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忽略那些杂音。
我必须找到突破口。
诊断书上“患者X”
的描述非常模糊,但那些数字,却像是某种编码。
我看向墙上的涂鸦,有几个重复的图形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看起来像是某种扭曲的字母。
我开始尝试将数字与字母进行对应,这是一种常见的密码学方法。
但似乎不对。
这太简单了,绑架者不会这么轻易。
我闭上眼睛,努力回想罗夏墨迹测验的精髓。
它并非简单的图形识别,更在于观者对图形产生的心理联想和情感投射。
我再次睁开眼,凝视着那些涂鸦。
我不再仅仅是“看”
,而是努力去“感受”
它们。
有一处涂鸦,像极了一张被撕裂的孩童的脸,带着无声的尖叫。
我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捏紧。
就在我感到恐惧的瞬间,一个模糊的数字,竟然在涂鸦的边缘若隐若现,似乎只在我的强烈情绪下才能被感知。
“17……”
我喃喃自语。
我接着寻找其他能引起我强烈情绪反应的涂鸦。
另一个涂鸦,像一团被扭曲的荆棘,带着刺骨的疼痛感。
我感到指尖一阵刺痛,如同真的被扎破。
果然,那里又浮现出另一个数字——“23”
。
我明白过来了。
这是一种非常态的解谜方式,需要我放下医生的理性分析,去亲身体验“病人”
在这些涂鸦中所感受到的恐惧、痛苦、绝望。
这与我平时让患者直面创伤的疗法异曲同工,只是现在,我成了被“治疗”
的那一个。
我脑海中浮现出康赟院长在某个理论中提及的“具象化疗法”
,虽然那是一种非主流且饱受争议的理论。
我根据这种方法,又找到了几个数字,它们组合起来,竟然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算式。
我将算式解开,得到一个三位数的答案。
“就是它!”
我兴奋地低吼一声。
“恭喜,医生。”
声音带着一丝玩味,“你找到了一把……钥匙。”
我感到脚边有东西被踢到。
我用脚尖勾了勾,努力将它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