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老实头儿的春天/著

2024-12-09

书籍简介

有人说怀念民国范儿,穿到民国的女主,诅咒他亲自穿过来:女孩儿念书就念《女儿经》,重男轻女要你命;卫生条件是渣渣,擦屁股还用木片砖头、土坷垃;近亲结婚、裹小脚儿,这都是小事情;关键是瘟疫横行,总有一款传染病会拥抱你,躲过了它躲不过它;…………穿到二十世纪初的农村,生活条件太原始,棍棒教育是家风,离家出走是幻想,还奋斗个啥,还好土财主家还有余粮,吃吃喝喝混一辈子算鸟^啥,不把女孩儿当人?!还要早点定亲?!还要裹一双臭烘烘的小脚?订亲的人还想贪她嫁妆?咸鱼拍桌子大怒,欺人太甚!为了摆脱早婚早育,早死早托生的命运,咸鱼拿笔望天,只有好好学习这一条不归路了……阅读指路牌:1.前期主要搞学习,男主出现稍晚。2.女主内心戏多,个性精黑野,不定时沙雕人设。3.架空世界,时间线对不上,不必考据。4.除了背景是乱世,不怎么虐哒存稿肥硕,日更三千有保证。入v公告:本文于4月12日周一入v,v章从第18章开始,阅读过的小可爱,注意不要重复购买哦。今日入v,将有三更奉上。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哒^-^本人又重新设置了一下防盗,小可爱们看这里:设置的v章防盗购买比例改成60%,就是你数数v章有多少,购买章数达到v章数的60%,就能现买现看。防盗时间改成24小时,购买比例达不到的话,也可以不用补订,等一天就能正常看了。根据防盗效果,以后可能还会酌情调整,敬请谅解^-^^-^^-^ahref="http://m.moxiexs.com"target="_blank"【魔蝎小说】/a

首章试读

地处华北的禹州省永陵市,有一个人口不多的睢县,以出产有名的睢县毛笔,在整个中国都小有名气。 现在,民国已经十四年,那些大城市里,洋人办了许多教会学校,连中国人自己办的各类新式学校,都如雨后春笋一样,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在大城市里,小孩子去新式学堂,已成为一种潮流。 但一个旧的时代,毕竟不是你大喊一声:“我要消灭你,你快灭亡吧。” 它就那么听话地,被消灭,被灭亡了。 睢县西南方向,有个近两百户人家的大庄村,隶属东桥镇,因最开始的时候,先是杜氏先祖在此扎根繁衍,此村就叫杜家庄。 后来,陆续很多外姓,迁来这里落地生根,人口渐渐比杜姓还多,也没改掉杜家庄这个名字。 杜家庄中有一条玉带河,玉带河以南主要是杜姓人居住,以北就是许多杂姓了。 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庄,对外面文明车轮的响声,好像没有听得太真切,人们还是按照旧的方式生活着,而且看起来,过得还不赖。 庄上的杜氏子弟历来读书,不管做官不做官,杜氏子弟向来以书香门第自居的。 坐落在南村的杜氏祠堂里,还专门辟出了三间屋子,作为课堂,请来族中博学长者,专门在此教育族中子弟。 现在,这族学里的学生少了一些,但小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在四下里地清脆地回荡着,倒也显得生气勃勃。 屋北头孔子像下面,一张藤椅子上,坐着一位穿黑绸棉袍的老先生,头上戴着黑色的瓜皮帽,鼻梁上还挂了一副老花镜子。 这位是族学里负总责的九先生,他是杜氏族里公推的最有学问的夫子,早年间中过秀才的,因此很得族中老少的敬重。 这里的族学,可不是按学习程度分班念书的。 十来个学生里,既有七八岁的蒙童(才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才在念三百千、神童诗一类入门的书。 也有十岁出头,正在啃四书五经中的入门篇《论语》《诗经》之类的。 也有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四书五经通了大半,还在这里继续深造国学。 总之,族学里的学生程度不一,唯一的老师九先...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