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秋陈遇秋

弦音诉梦/著

2025-05-21

书籍简介

《弦音诉梦》以评弹艺人沈念秋、林雅琴为主角,横跨民国至21世纪,展现其在战乱、文革等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将评弹从谋生技艺升华为唤醒民众的精神武器。三代人以弦音织就文化图谱,书写传统艺术在时代裂变中的韧性传承与生命交响。

首章试读

1925年冬,苏州城被浓稠的冷意浸透。 铅灰色的天空沉甸甸地压向大地,寒风吹过,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冰刀,割在行人的脸上。 大街小巷弥漫着湿冷的气息,石板路上结着薄薄的冰,行人们裹紧棉衣,缩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匆匆忙忙地穿梭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急切地渴望寻得一处温暖的归所。 桃花坞书场,却宛如寒夜中的一座温暖孤岛。 书场里,一盏盏昏黄的灯笼高悬着,柔和而朦胧的光晕洒下,将整个场子笼罩在一片暖融融的氛围之中。 台下座无虚席,听众们形态各异,有身着长袍马褂、气质儒雅的文人雅士,手中轻轻摇着折扇,即使在这寒冬也不失那份悠然;也有穿着粗布衣衫、朴实憨厚的普通百姓,他们带着生活的烟火气,脸上满是对这场评弹演出的期待。 此刻,所有人都被舞台上的表演深深吸引,沉浸在那美妙的艺术世界里,如痴如醉。 书场后巷,黑暗且寂静,与书场内的热闹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反差。 墙角处,一个小小的身影蜷缩在那里,犹如一只被世界遗忘的无助幼兽。 那便是8岁的沈念秋,他蓬乱的头发上落着些许灰尘,破旧不堪的衣服满是补丁,在这刺骨的寒风中,显得如此单薄,根本无法抵御分毫。 但他的眼睛却牢牢地盯着书场的方向,像被磁石吸引一般,耳朵也高高竖起,努力捕捉着从里面传来的每一丝微弱声音,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书场中寻找到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书场内,陈遇秋端坐于舞台之上,怀抱三弦,正弹奏着经典曲目《珍珠塔》。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灵动地跳跃,如同一群欢快的精灵,美妙的音符便如潺潺的山间清泉,源源不断地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 他独特的“俞调”唱腔婉转悠扬,似一条无形的丝带,缠绕在每一位听众的心间,如泣如诉,仿佛在悠悠地诉说着一个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 听众们完全沉浸其中,有的微微闭上眼睛,身体随着旋律轻轻摆动,仿佛被那音乐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有的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眼神中满是专注与痴迷,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精彩瞬间,哪怕是陈遇秋嘴...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