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军睁开眼时,首先感觉到的是一股久违的尘土和油墨混合的气味,以及身体传来的、与他记忆中截然不同的年轻活力。 他坐在一张老式木质办公桌前,抬头是刷着白漆但有些剥落的墙壁,窗外传来遥远的自行车铃声和夹杂着方言的叫卖声。 这不是2025年他熟悉的那个充斥着电子屏幕和咖啡香气的格子间。 大脑像过载的处理器,瞬间涌入了两份记忆:一份是他作为2025年城市白领的生活碎片——高速的网络、便捷的支付、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另一份则是这具身体短暂的二十六年人生——在北京完成学业,进入体制,因某些机缘被下派到这个位于山西的偏远小县和顺,成为了和顺县最年轻的副县长。 和顺县,2001年。 震惊之后,是巨大的茫然和随之而来的生存本能。 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唯一的出路,就是扮演好“杜军,和顺县副县长”这个角色。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从观察开始。 他借口熟悉工作,翻阅办公室里的文件,从泛黄的县志到最近的会议记录,拼凑出和顺县的轮廓:一个典型的西北农业县,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人口流失严重,财政紧张,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双重压力。 这与他2025年印象中那个日益富裕、注重生态和文化的中国县城大相径庭。 他注意到这具身体比他习惯的要瘦弱一些,但精力充沛。 言谈举止,他小心翼翼地模仿记忆中原身的一些习惯,避免露出马脚。 第一次参加县政(治理)府领导班子会议时,他坐在会议桌旁,尽量少说多听。 老县长和几位资历深厚的副县长谈论的是农业生产、招商引资的困难、修路的资金缺口、上访的村民……这些话题对2025年的他来说有些遥远,但结合他未来的知识,他听出了门道。 他知道中国即将加入WTO,知道未来基础设施会大发展,知道环境问题会日益突出,知道互联网会深刻改变一切,也知道消费升级会带来对高品质农产品的巨大需求。 作为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县长,他有了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