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医访道 “刘老师,您、您再摸摸,小震这脉……真就没别的法子了?”老苏媳妇的声音抖得跟刚从秋风里薅下来的玉米叶似的,每一个字都裹着颤音,双手死死攥着洗得发白的衣角,指节捏得泛青,指甲缝里嵌着的乡下黄泥土,都被汗水泡得发暗——那是今早从田里匆匆赶来时,不小心摔在田埂上蹭的。她怀里的苏震缩着脖子,小脑袋软乎乎地搭在妈妈肩膀上,藕节似的胳膊费劲地抬起来,想去够桌角那包用玻璃纸包着的水果糖,可刚抬到一半,就像没上劲的发条似的软塌塌垂下去,只能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用带着奶气的小嗓音小声哄:“妈,不疼……糖糖……” 老苏站在媳妇身后,黝黑的脸皱得像晒了半个月的橘子皮,每一道褶子里都塞着愁绪。他手里攥着一沓皱巴巴的检查单,边角都被反复摩挲得发毛,北京协和、上海瑞金的大医院名头印得鲜亮,可上面“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那几个字,就像烧红的烙铁,每次看都能烫得他眼睛发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又被他硬憋回去——在媳妇和娃面前,他得撑着。这老两口四十岁才盼来这么个宝贝疙瘩,五岁前小震还能追着鸡跑、爬树掏鸟窝,上房揭瓦比猴子还灵,谁料一场怪病下来,孩子站着得先趴在床上“撑懒腰”,手撑着床垫半天才能直起腰,走三步摔两跤,膝盖上的伤疤就没好过,胳膊腿细得比同龄娃的手腕还小,活像棵没浇够水、风一吹就倒的豆芽菜。 刘中医(刘玉鸣)指尖搭在小震腕上,眉头拧得能夹死一只蚊子,连额角的皱纹都跟着拧成了疙瘩。他拇指轻轻按在寸关尺三部,指腹细细感受着脉象,那脉搏弱得像蛛丝,稍不留意就断了,又轻轻翻过小震的手,让孩子张开嘴看舌苔——舌体小得像片晒干的柳叶,舌尖红得发亮,跟涂了层胭脂似的,舌苔薄得几乎看不见,用指腹蹭了蹭,干巴巴的,连点津液都没有。“脉象沉细得像泡了水的棉线,尺部弱得快摸不着了。”他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伸手捏了捏小震的小腿肚子,指尖触到的肌肉软得像没晒干的棉花,一捏一个坑,半天弹不回来,“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这孩子是先天禀赋太差,精血亏得厉害,筋脉肌肉就跟没喂饱的娃似的,没养料撑着,自然站不起来——这在中医里叫‘痿证’,难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