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布上的谍影

印晖/著

2025-09-22

书籍简介

1930年代,山河破碎,沈墨以画师身份隐于租界,暗中传递情报。  日伪、军统、中共多方角力,他孤身周旋,步步惊心。  一次交接失败,险遭暴露,意外获得了金手指。  能将情报编码融入色彩与笔触,画作即密信。 …

首章试读

第一章 1936年4月3日,上海法租界霞飞路美术学校。 沈墨走进校门时,天刚亮透。他穿一件灰布长衫,领口第三颗纽扣歪在右边,像是扣错了位置,又像是故意为之。右耳微微朝外侧偏,走路时不快不慢,目光扫过门房、走廊、楼梯口,像在清点颜料盒里的颜色——一样不少,也不多看。 他是这所美术学校的水彩课教员,每周三上午九点上课。学生知道他话少,但画得好。没人注意他右手调色时,总用拇指轻轻摩挲画笔尾端那个铜环,像是确认它还在那儿。 教室在二楼东头,靠窗的位置光线最好。沈墨放下楠木画箱,打开,取出颜料、笔刷、水杯。笔筒底部刻着两个小字:墨魂。他没看,也没擦,就像人不会每天去读自己的名字。 “今天我们画静物。”他说,声音不高不低,像调色时加水的量,“一组陶罐、苹果、旧书,背景自己定。” 学生们低头准备。有个穿蓬松裙子的女孩坐在前排,耳朵被一缕碎发遮住,却总在说话时抬手去摸,一下,两下,像是怕它掉了。 她叫陈小满,十六岁,董事家的女儿,美术班最活跃的学生。上礼拜交的作业里,她在苹果的阴影处多画了一道蓝线,角度刚好能拼出工部局西楼的排水管走向。沈墨改完作业,顺手把那页撕了,夹进画箱夹层。 现在她举手:“沈老师,我能把背景画成外滩吗?” “可以。”沈墨走过去,看她摊开的画纸,“但注意透视。海关钟楼太高,会压住前景。” “哦。”她点头,开始勾线,笔尖压得有点重。 沈墨站在她身后看了一会儿。她调蓝色时手腕抖了一下,像被什么牵住了神经。那不是技巧问题。是身体里的东西在响。 他没说话,转身走到讲台边,拿起自己的画板。他今天示范的是“雨后街道”,实际是租界第七巡逻区的布防图。水洼是岗哨位置,电线杆是监听点,一辆黄包车的轮子角度,标的是地下电台的频率波段。 他用灰绿混赭石画出街角咖啡馆,又在窗框上加了一道斜线——那是今晚接头人会站的位置。左手调色,右手画,没人看得出区别。除了他自己。 下课铃响时,多数学生收...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