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冷战期间,克格勃笨蛋三人组把西德军事基地的导弹,用手推车偷走了。 然后导弹被拆成零件,通过快递,寄到了苏联。 1946年,美国海军的物理学家麦克莱恩,带着一群人捣鼓硫化铅近炸引信。 他发现,这种引信对热量产生的红外线很敏感,将来也许可以用在空对空武器上,用来更好地打飞机。 说起来,麦克凯恩是个科学家而非工程师,他的工作是理论研究,没有任何人要求他设计武器。 他做的这件事儿连拨款都没有,全凭个人兴趣 书名:有没有一些关于克格勃的趣事? 作者:佚名 来源:回答 冷战期间,克格勃笨蛋三人组把西德军事基地的导弹,用手推车偷走了。 然后导弹被拆成零件,通过快递,寄到了苏联。 1946年,美国海军的物理学家麦克莱恩,带着一群人捣鼓硫化铅近炸引信。 他发现,这种引信对热量产生的红外线很敏感,将来也许可以用在空对空武器上,用来更好地打飞机。 说起来,麦克凯恩是个科学家而非工程师,他的工作是理论研究,没有任何人要求他设计武器。 他做的这件事儿连拨款都没有,全凭个人兴趣,是主动为建设资本主义发光发热。 在他的努力工作下,1950年,他终于搞出来了比较靠谱的样品。 他设计了一种导弹,导弹前方放置了近炸引信,对热源敏感的引信,可以引导着导弹追踪敌机,从而精准地命中敌人。美军高层立刻拨款立项,直到1956年中期,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实用的空对空导弹AIM9——响尾蛇导弹由此诞生。 但是美国人没想到的是,响尾蛇导弹的第一次实战,居然不是美国人使用的。 1958年,金门炮战开始。 蒋匪空军为了对付解放军的歼5,跟美国申请了响尾蛇导弹并投入了实战。 但是当时的响尾蛇导弹质量还不太稳定,在蒋匪发射的多枚导弹中,有一枚击中了我军飞机却没有爆炸,一路被飞机带回了地面(一说是在地面上捡到的)。 我军专家捡到这枚导弹后,立刻意识到这背后的价值。 奈何当时的中国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