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巨多——从原子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到质子中子再到夸克,物质的构成被一层一层揭开。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就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部分)发展史了,而且也有很多前置知识,内容很多,但也很有趣,请耐心听我道来。 1、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虽然原子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了,但是对现代物理中原子的认识,人们一直到 20 世纪初才有进展。 1911 年,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为了 书名:怎么知道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作者:佚名 来源: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巨多——从原子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到质子中子再到夸克,物质的构成被一层一层揭开。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就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部分)发展史了,而且也有很多前置知识,内容很多,但也很有趣,请耐心听我道来。 1、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虽然原子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了,但是对现代物理中原子的认识,人们一直到 20 世纪初才有进展。 1911 年,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为了验证原子的结构,做了著名的卢瑟福金箔实验[1]: 他用 α 粒子(其实就是氦原子核)轰击金箔,发现了大角度散射现象,由此提出了卢瑟福原子模型,即原子中存在一个非常小的核心(原子核),具有正电荷 Ze ,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在原子核上,然后有 Z 个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图 1:卢瑟福金箔实验与卢瑟福原子模型 到了 1917 年,卢瑟福又把 α 粒子打到空气中(空气中主要都是氮气,因此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他发现空气会射出一个新的粒子,这个粒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一致,也带正电。 到了 1925 年的时候,卢瑟福才正确地理解了这个过程,这实际上也是第一个被报道的核反应,他实现了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人工核反应: ^{14}N+\alpha \rightarrow ^{17}O+p 即氮原子核捕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