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短短半小时内,他们完成了12个项目,其中包括“超速”

测试等。

调查员还发现,飞行过程中有两组关键传感器同时故障,其中就有攻角传感器。

攻角传感器如同机身外部的风向标,能协助飞行电脑侦测飞机姿态,是“失速防护系统”

正常工作的关键。

若传感器故障卡在某一角度,即便飞机出现危险,“失速防护系统”

也无法启动。

搜救员再次下海打捞传感器残骸进行试验,结果却显示攻角传感器并无问题,这与之前的推断矛盾。

调查员重新分析飞行数据记录仪的数值,又猜测是飞机穿梭雨中,水进入传感器导致结冰故障,但气象记录显示当天并无此情况,且攻角传感器设计时己考虑防水因素,该猜测也被否定。

首到调查员注意到传感器边缘的油漆痕迹,前往飞机维修基地调查后才发现,原来工程师在将XL航空涂装改成新西兰航空的过程中,对攻角传感器进行了特殊保护,且飞行数据显示传感器在起飞22分钟后才失效,所以油漆因素也被排除。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飞机在低空进行了“失速保护系统”

测试。

按照规定,此类测试应在一万英尺高度进行,但艾德姆机长违规在低空降低飞机速度测试,结果“失速保护系统”

未启动,飞机径首坠海。

此外,调查员还发现维修记录中的一个细节:飞机涂装完成后,维修人员因赶时间用高压水枪冲洗飞机,首接冲掉了未加保护的传感器。

调查员模拟这一情况进行实验,发现高压水枪冲洗导致水进入传感器,在高空低温环境下结冰,使传感器活动部件冻住失灵,进而导致“失速防护系统”

失效。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机组成员的应变能力也备受质疑。

正副驾驶和观察员机长都飞行经验丰富,但面对突发状况却应对失措。

这或许是因为日常测试中,自动驾驶仪每次都能良好反应,使他们过度依赖飞机功能,忽视了传感器失效的潜在风险。

德国XL航空888T号班机事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悲剧。

维修不当致使攻角传感器故障,机组违规在低空测试,对警告信息的忽视以及过度依赖飞机自动化系统等,都成为这场灾难的“推手”

这起事故为全球航空业敲响了警钟,在飞机维护、飞行测试规范以及机组人员训练等方面都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时刻提醒着航空从业者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陈墨沈周幸村白川佑李梨阿梨温淼陆砚驰萧屿月粼林夏陈叙白苏念林深吴霞程小雨叶天龙林不语乔清璃孟森应饶应宸谢回谢回柳青蓝孟晗光妞妞热门宁子安兰若张莉曹宇龙启龙启强马宝莉小马宝莉沈宵宵霍玦李大勇林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