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二十文,还管一顿饱饭!
宋玉,你这手笔,啧啧,咱们槐树村多少年没见过这阵仗了!”
他顿了顿,又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
“就是……那王二麻子和刘三狗他们几个,没来。
我问了,王二麻子还嘴硬,说不稀罕。”
老村长脸上带着几分担忧。
“这几块滚刀肉,平日里游手好闲惯了,我怕他们……”
宋玉放下名单,端起桌上黄雨柔刚给他倒的热茶,吹了吹热气,浅呷一口,才不紧不慢地道:“随他们去。
工坊开门做活,来去自由,不强求。
只要他们不来捣乱,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李茂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宋玉心里则是另一番计较。
王二麻子那伙人,本性难移。
他可没那么多闲工夫去普度众生,非得把每个人都拉上正道。
嗯......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节。
不过,话是这么说,该有的防备也不能少。
这帮泼皮无赖,眼瞅着村里其他人都能吃饱饭、有钱拿,他们却只能眼巴巴看着,时间一长,心理失衡是必然的。
保不齐哪天就憋不住,又想搞点小动作。
宋玉指尖无意识地在粗陶碗边沿轻轻敲击着,眼神微凝,心里已经有了几分计较。
有些手段,还是得提前备着,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槐树村的空气里就多了一丝不同寻常的躁动。
宋玉没耽搁,领着李茂和几个自告奋勇的村民,在他家院子旁边那块空地上开始规划。
制盐需要灶台、晾晒场和堆放原料的棚子;制肥皂也需要熬煮的大锅和阴凉通风的固化区域。
村民们的热情空前高涨。
男人们扛木头、挖地基、和泥巴,女人们则帮忙打下手,递工具、清理杂物。
一时间,锤子敲击木桩的“咚咚”
声,锯子拉扯木料的“刺啦”
声,人们的吆喝声、说笑声,混杂在一起,给这个死气沉沉了许久的村子注入了久违的活力。
黄雨柔和肖清芷也没闲着。
黄雨柔帮着烧水、准备些简单的吃食,肖清芷则默默地在一旁帮忙规整工具,打扫场地,动作不多,却总能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日头渐渐升高,到了晌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