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
六国战俘整日捶胸顿足,哭天抢地骂神仙瞎眼,哀悼故国。
不出数日,这股邪风就如同瘟疫般传染,装病的、罢工的、绝食的,连带着服役的秦人黔首都学会偷懒耍滑。
最头疼的莫过于李斯,仙人真假还不是他当初站队力挺。
倒不如想想如何平息这场风波,这十几万战俘杀不得,一来怕引发暴乱,二来若真坑杀了,上哪儿找十几万劳力补上?
最后还不是要征调大秦黔首来填这个空缺?
李斯不得不亲自出马整顿,在他的铁腕治理下,又是安抚又是镇压,总算把这场骚乱按了下去。
虽然砍了几颗脑袋以儆效尤,不过算算账,好歹省下了一大笔粮饷开支。
随后不久,蒙毅便率人前来善后。
问题既然已经解决了,李斯当即决定星夜兼程赶回咸阳,不过一日半的行程,若无意外,正好能赶上明日朝会。
蒙毅没有多留他,反倒将咸阳近况一一告知,好让这位丞相心中有数。
仙人不过稍加点拨,再加上蒙毅引荐,程邈之才便一步登天,如伯乐相马,大放异彩。
“——所以陛下准备重用程邈,让他和我一起推行书同文?”
李斯惊讶道。
大秦如今正在推行的文字,是由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的“秦篆”
,又称“小篆”
。
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而程邈创造的隶书则是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两者各有所长,以陛下的意思是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而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并非后者取代前者。
文字的推行依旧存在巨大的空缺。
隶书正好弥补了这一块,仿佛就是为此而生一般,出现的太是时候了。
李斯心中暗叹,难怪陛下会做此决断,他本人对程邈并无芥蒂,更何况此人与仙人有所牵扯。
——以及陛下并不准备推行的仙文。
蒙毅沾了茶水在案几写下一个字,也是他能记住的一个:「秦」。
“横平竖直,去繁就简,确比小篆隶书更方便书写……”
李斯略一沉吟,便悟出陛下搁置不用的缘由,“小篆、隶书与六国文字皆有渊源,只怕强行推行简体字,未必顺利。”
朝令夕改不仅达不到陛下想要的效果,反而会降低大秦威信。
况且小篆推行已久,官府行用无碍,民间却苦于繁难。
六国遗民眼中,隶书既与小篆一脉相承,又简练易学,自然更得人心。
简体字再好,凡事皆要循序渐进嘛。
蒙毅微微点头,正如李斯所说,与陛下的想法不谋而合,忍不住抚掌赞叹,“丞相之才,蒙毅佩服。”
李斯捻着胡须,笑而不语。
蒙毅的话倒是提醒了他,当务之急是尽快掌握简体字。
陛下看不懂简体字就要有人翻译,仙人认不得小篆也得有人解释,不是吗?
那么,谁来担当这个角色?程邈?
那也是独木难支双桨之力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