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学家葛青接到任务,带队去江西省庆辉县挖掘一个最新发现的清墓。 到达庆辉林场的那天,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仿佛平平无奇,谁都没想到,这次挖掘会改变世界。 墓前有个残破的墓志铭,只能勉强辨认出雍正十年冬月几个字,无法推出墓主人的身份。 葛青在风水学研究上颇有造诣,他看得出来,此墓风水不错,若在古代,够得上埋将相的级别。 墓穴打开后更让人惊叹。 它有三进三出的复杂格局,规模相当宏大,而且每一进都装有无数巧妙的机关。 考古小队在军队的帮助下,花费了整整一个月零八天,才彻底清除全部机关,小心谨慎地进入最后一层墓室。 石门打开的那一刹那,空气涌进去,墙上嵌着的火盆自动燃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道立于门前的石碑。上面刻着墓志铭,洋洋洒洒数百字,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与其毕生过往。 ——原来,这是雍正朝奉恩辅国公的墓。 他作为教廷翻译官,于1714年随葡萄牙派往大清的传教士一起来到中国,在康雍两朝平步青云,历任大清翻译官、通政司参议、通政司副使、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直至保和殿大学士、奉恩国公。 可谓,位极人臣,风光无限。 在这二十年里,他开放海禁、办学校、开医院、办报纸、出使俄罗斯、建设大清医疗福利体系、重修全国道路桥梁,将工业革命的种子引进大清,功勋累累。 可他姓甚名谁?为何史书上没有记载? 考古队绕过石碑进入墓室,里面竟是一间豪华闺房。 床,梳妆台,卧榻,暖炕,衣柜,桌椅,书桌,古董架,盆栽架等等一应俱全。 床上放着龙凤呈祥的棉被枕头和匹配的两个血如意;梳妆台上摆着各色妆奁盒;榻上放着玉如意; 炕上则摆着矮桌,桌上摆着黑玉棋盘,有一盘棋正下到一半;衣柜中有绮绣冠服;圆桌上摆着景德官瓷; 书桌上有一本摊开的希腊语版的《沉思录》,文房四宝俱全,桌子两旁立着两个半人多高的金边珐琅彩瓷彝瓶,瓶中盛着十几卷书画; 四个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