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简介

当屏幕上的红绿数字如野兽般撕碎我的最后一丝侥幸,我忽然明白——股市不是赌场,是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月薪三千的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日复一日在格子间重复着机械敲击。直到那个雨夜,朋友酒后的一句“你现在进场还来得及”点燃了我心底蛰伏的不甘。我带着全部积蓄开户入市,以为能用勤奋换命运转身。可现实比K线更残酷:账户余额像漏气的气球,在暴跌中迅速干瘪。我开始在深夜与财报对话,在论坛里追逐每一个老股民的发言。赵哥的出现像一盏忽明忽暗的灯,他教我看懂数据背后的情绪,却也让我看清这市场没有救世主。于是我白天上班看盘,晚上复盘到凌晨,像驯兽师般驯服自己的贪婪与恐惧。几年光阴在键盘敲击声中凝固成某种信仰。当我终于学会用理性丈量风险,用耐心对抗波动,账户数字也开始回应这份沉重的诚意。年入百万不是终点,而是新的悬崖边缘。当财富自由成为可能,我们又该如何定义真正的自由?

首章试读

窗外的霓虹灯在雨夜里模糊成一片,我站在公司楼下等公交。 雨水顺着伞骨滑下来,在鞋尖前溅开细小的水花。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浩发来的消息:“晚上聚餐,来不来?” 这其实是个挺突然的邀约。 我和林浩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各自奔忙,见面越来越少。 但每次他喊我吃饭,我都觉得像是一种提醒——我们都快30了,该做点什么了。 公交车迟迟不来,我索性收起伞,冲进街边一家便利店买了瓶矿泉水。 透过玻璃门,能看到对面写字楼里零星亮着的灯光,像黑夜里的萤火虫,忽明忽暗。 我也曾幻想过有一天能从那里面走出来,不是穿着皱巴巴的衬衫,而是西装革履,手里拎着公文包,步伐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未来。 “走吧,打个车过去。” 我回了林浩一条语音。 出租车驶过熟悉的街道,城市的节奏依旧那么快。 林浩订的是一家居酒屋,不大但很安静。 推开门时,己经有三个人坐在那里了。 除了他,还有张磊和王昊。 张磊是我们同届不同系的校友,听说现在在一家私募基金工作;王昊则是高中同学,前年辞职创业,据说做得还不错。 “陈宇来了!” 林浩笑着招手,“正好给你介绍点新鲜事。” 我们点了几个小菜,几杯清酒下肚,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张磊开始讲起自己最近的操作,说他在股市里半年赚了将近一倍。 起初我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但他越说越认真,连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你知道吗,我买的是新能源赛道,那时候政策刚出来,我就盯着几家龙头,低吸高抛,节奏踩得特别准。” 他说着,眼睛里闪着光,“后来一个涨停板接一个,账户数字每天都在跳。” 我听得有点恍惚。 月薪三千的日子太久了,久到我己经习惯了每个月固定到账的工资短信,习惯了挤地铁、吃外卖、租着不到西十平的老房子。 可就在这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原来世界上真的有...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