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新朝,武德二年暮春。 明德殿前的阔大考场内,徐菀音眼观鼻、鼻观心,端坐于梨木考案之前,不敢稍动。 三百又五张考案前,坐了三百又五名待考生员。 他们皆是来自各地官宦之家,不乏有些见过大世面的。 却在刚刚入场时见到那身量纤薄、面容若艳姝般明媚秀丽的徐菀音徐公子时,竟好一阵目眩神迷。 此起彼伏地你转个头、我侧个目,尽是偷偷追着那极美小郎君看的眼神。 徐菀音,此刻该唤“他” 作徐晚庭,乃是岭南郁林都督徐渭之女,年十四,顶了其兄徐晚庭之名,远上京城应考。 应的是新朝皇帝李卓专为京城王孙世子择选伴读的“学举考” 。 作为新朝的首次学举,皇帝李卓的主要目的,是要对各地五品以上官吏,做一次“断根” 式摸排。 话说为何徐家要妹子顶了兄长徐晚庭之名? 因那徐晚庭比徐菀音大得一岁,原本是个军中长起来的翩翩勇武少年郎,却偶被箭矢伤了脊背。 新朝建立后,一家人随父亲徐渭远迁至岭南郁林,徐晚庭又苦于不服水土,身体便一发病弱下来。 在郁林的一年多里,竟一直离不开用药和理疗。 到十五岁上,竟连个子也不见长高了,整个人瘦得纸片一般,与妹妹徐菀音站一处,倒像一对双生子。 那徐晚庭虽瘦弱,却是个男儿汉。 他对父亲竟要妹子替自己入京应考,很是难以接受。 去找父亲徐渭辩议时,却被父亲一番话说退。 徐渭言道: “为父与你娘亲,皆出于前朝官宦之家。 为父实为侥幸,当初掌军之时,做了善局之选,我徐家才有今日。 然而自古以来,改朝换代根本皆是推倒重来,为父呈请来此岭南蛮地为驻,何尝不是保全之计。 然而行伍之家哪有彻底的善局,多年领军便是为父的原罪。 有此原罪,今上便不得安宁。 如今今上为京中太子王孙广招伴读,为的便是互为保全、互求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