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悲歌血染天启

小酒通玄/著

2025-09-28

书籍简介

天启七年秋,十七岁的朱由检踏皇兄灵柩登基,紫禁城铜鹤覆霜——东厂靴震金砖,西北桑苗根漂漕运,辽东烽火是大明咳血的伤口。  这是本写  “注定”的书:龙椅下藏匕首诛魏忠贤,却被东林党  “祖制”堵死赈灾路;平…

首章试读

第一章 灵前承玺:秋霜锁铜鹤,少年天子枕刀眠 列位看官,咱们今儿开讲这部《煤山雪,帝王血》,单说那大明末年,天启七年八月廿二,这一日的紫禁城,可非同寻常!您道是为何?只因乾清宫里,龙驭上宾的熹宗皇帝还停着灵,新君登极的大事,就要借着这晨霜冷雾,拉开帷幕了! 先说这紫禁城的气象。天启七年的秋,来得比往年早了半个月。头天夜里刚下过一场细霜,清晨推开殿门一看,那乾清宫檐角的铜鹤,往日里总是昂首挺胸、似要展翅高飞的模样,今儿个却敛着双翅,羽尖上凝的白霜,跟匠人精心撒上去的碎银子似的,一粒一粒,冷得直往人骨头缝里钻。宫道上的金砖,被霜气浸得发乌,踩上去“咯吱”响,像是老祖宗在地下叹气。连那宫墙上的爬山虎,叶子还没来得及全黄,就被霜打蔫了,蔫头耷脑地垂着,活像这大明朝的气数,透着股子没精神的颓败。 乾清宫里头,更是肃穆得吓人。黑幔从殿顶垂到地面,四角挂着的白幡,被穿堂风一吹,“哗啦哗啦”响,像哭丧的妇人扯着嗓子嚎。殿中央,停放着一口巨大的楠木灵柩,那是大明第十六帝、熹宗朱由校的梓宫。灵柩前设着香案,案上摆着五谷、鲜果,两支白蜡烛烧得正旺,烛火“噼啪”跳着,映得供桌上的牌位“大明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二十个大字,忽明忽暗。 香案前,跪着个少年。一身玄色孝服,浆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浸了晨露,沉甸甸地压在肩头。这少年年方十七,身量不算高,却站得笔直,哪怕跪着,脊梁骨也像插了根铁条。面如冠玉,眉眼清俊,只是眉峰微微蹙着,眼底藏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熹宗皇帝的异母弟,封信王朱由检! 列位看官,您可别小瞧这朱由检。自打天启二年就藩信州,这六年里,皇兄熹宗朱由校整日在宫里刨木头、造车船,把偌大的江山扔给阉党折腾,朝堂上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可朱由检呢?借着“自幼体弱,需静养”的由头,在信王府里闭门不出。外人都说这信王懦弱怕事,连朝会都极少参与,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可谁瞧见他夜深人静时,在书房里翻《资治通鉴》翻到烛火燃尽?谁瞧见他听王府长史讲朝局变动时,指尖攥得发白?他...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