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萍安娜

花开霍拉村/著

2025-05-20

书籍简介

通过霍拉村这个小窗口,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乡村振兴的艰难与希望,看到了年轻一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徘徊与选择。谨此号召更多人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俗新风,培育“自己家业自己干、自己幸福自己创”的社会新风,领悟生活的真谛与美好。

首章试读

在霍拉村那片被岁月轻抚的土地上,晨曦总是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希望,温柔地洒在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上。 村口的老槐树,枝干虬曲,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这个村落一代又一代的悲欢离合、兴衰变迁。 霍拉村位于西北农村多民族聚居地区,生产资料十分匮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的思想也仿佛被大山禁锢,生活简单而又充满无奈。 “你家女子都二十二啦,出去上学还耍过男朋友呢,彩礼就得要那 28 个(万),俺家女子才十九,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黄花大闺女,彩礼必须得给 36 个(万),少一分,你且试试看!” 村口的大槐树下,两位妇女正扯着嗓子,为自家女儿的彩礼争得面红耳赤。 “前年老大娶亲,就给了十八万,去年老二又是十五万,这把我们老两口的骨头榨干了也拿不出啊!” 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汉,佝偻着背,蹲在自家破旧的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愁眉苦脸地对着老伴儿诉苦。 在多年前的霍拉村,这样的对话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这里的婚姻,就像是一场被彩礼和习俗绑架的交易。 当地人将男子结婚视为一项重大的责任与使命,仿佛儿子不成婚,他们的人生就永远缺失了一块重要的拼图。 一旦儿子成婚,父母便仿佛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感到一种解脱与宽慰,好似卸下了压在心头多年的巨石。 可以说,“一家女儿百家奔”的说法在这里并不夸张。 当地姑娘长到适宜婚嫁的年龄,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引得无数媒婆纷纷上门提亲。 那些媒婆们,穿着花枝招展的衣服,迈着轻快的步伐,穿梭在各个村庄之间,嘴里说着甜言蜜语,只为促成一门门亲事。 提亲的人多了,礼钱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思想影响下,人们并不认为女子有思想、有文化是好事,反而觉得传统木讷、能操持家务的女子更受欢迎。 然而,时代在悄然变化,现在的男女青年,更多地希望通过自由恋爱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 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在校园的小径上,在...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