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怀诚张梓涵

云中客论诗/著

2025-05-22

书籍简介

在行唐中学古朴的教室里,语文教师云中客以“诗歌从何而来”叩开文学圣殿的大门。他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原始吟唱讲起,带领学生追溯诗歌如何从先民祭祀时的祷祝、劳作时的号子,逐渐演变为承载情感与哲思的艺术载体。当讲到楚辞中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悲怆长吟,他展示了民间流传的“屈子投江时,江畔草木皆作呜咽之声”的传说,让学生触摸到诗歌与民族精神的血脉相连。课堂上,云中客将诗歌的演变铺展成一幅绚丽画卷。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到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从初唐陈子昂以“碎琴明志”对抗浮靡诗风,到盛唐诗人将格律与意境推向巅峰,他以生动的故事与奇闻轶事,还原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的跌宕变迁。在剖析诗歌技法时,他不仅讲解对仗、用典等规则,更以“卢照邻写《长安古意》时墨汁自凝宫殿”的传说,揭示诗歌创作中灵感与现实的奇妙碰撞。随着课程推进,云中客将目光转向现代诗歌。他引导学生对比古典诗词与新诗的差异,探讨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浪漫抒情、艾青“我爱这土地”的深沉家国情怀,以及当代诗人如何在碎片化时代捕捉诗意。学生杜怀诚在课堂启发下,尝试将传统意象融入现代语境,

首章试读

青竹简上遗章句,溯诗祖,千年路。 西言风雅骚辞赋。 乐府长歌,建安风骨,一脉传今古。 云中细解源流处,妙语连珠启迷雾。 且看文心开雅悟。 经纶化育,德风广布,治世凭诗度。 云中客老先生一曲《青玉案·诗源溯古》读罢,我们书开正风。 卯时三刻,云渊书院的青铜钟穿透薄雾,惊起满树寒鸦。 钟声回荡在雕梁画栋间,惊碎了王语嫣的绮梦。 她猛地从绣着并蒂莲的锦被中坐起,发间的玉簪"当啷"坠地,惊碎了方才梦境里那片长满蒹葭的河滩——白衣女子涉水而来,吟唱的正是昨夜苦读的《诗经·秦风》。 "又要迟了! "她慌忙披衣起身,铜镜里映出自己凌乱的鬓发。 忽然听见窗外传来清脆的争执声,推开雕花窗棂,正见回廊转角处,张梓涵踮着脚往布告栏张贴诗笺。 她身着月白色襦裙,裙摆随风轻扬,手中的诗笺墨迹未干,散发着淡淡墨香。 杜怀诚抱着一摞书匆匆而过,腰间的羊脂玉佩不慎磕在石阶上,"咚"的一声惊得张梓涵手一抖,砚台"啪嗒"落地,墨汁溅在她新做的湘妃绢裙上。 "杜公子走路也这般莽撞? "张梓涵杏眼圆睁,用帕子擦拭裙裾,"这可是苏州绣娘熬了三夜的心血! "她自幼在书香门第长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诗词更是痴迷,平日里最是爱惜这些精致的衣裳和文房西宝。 杜怀诚涨红着脸要帮忙,却被她一把推开:"莫碰! 你手上的墨渍蹭坏了这绢面,怕是赔十匹云锦也补不回来! "杜怀诚出身寒门,靠苦读才得以进入云渊书院,性格憨厚老实,此刻面对张梓涵的指责,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 "咳咳。 "浑厚的嗓音突然从月洞门传来。 云中客负手而立,月白长衫下摆被晨风...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