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七年。 京城,安夏侯府。 前日落了一场大雪,今早雪停,冰霜覆盖,天寒地冻,整个侯府笼罩在一片浩茫银白之中。 梧桐院东次间的暖阁里,一衣着华贵的妇人倚在榻上小憩,两个丫鬟伺候在侧,一个跪着给妇人捶腿,一个弯腰修剪案几上的红梅。 偶尔眼神交汇,俩丫鬟也都是敛声屏气,大气不敢出一声。 稍稍一会儿,妇人睁开了眼,略微带些慵散,问:“什么时辰了?” 墙上挂有自鸣钟,捶着腿的丫鬟扭头瞅了一眼,很快答道:“回太太的话,未时过半了。” 妇人扬了扬手,丫鬟知趣,停下手中动作起身退站一边。 而这个被称作太太的妇人,正是这侯府的当家主母程氏。 程夫人今年四十又七,因着保养得当,看上去要比真实年龄小上几岁。 待坐直身子,她吩咐身边的丫鬟说:“今日国子监休沐,你去叫厨房把今日新杀的羊肉炖上,回来给昀儿补补身子。” 丫鬟福身,退出去了。 现在暖阁里伺候的拢共两个丫鬟,一个名叫木琴,一个叫应书。 方才退出去的那个是木琴,留下的便是应书。 程夫人转眼又瞧见案几上开的鲜艳的红梅,便又吩咐应书说:“你去给昀儿房里的人说一声,也摘几枝红梅摆放屋里,记得去梅园摘,那里的梅花开的最好。” 应书应了声“是” ,也跟着出去了。 两个丫鬟前脚刚走,一个约莫四十来岁的婆子掀帘进来。 婆子姓赵,人唤赵嬷嬷。 赵嬷嬷是程夫人的陪嫁丫鬟,当年随自家小姐嫁到安夏侯府也不过才十四岁,如今几十年光景,小丫头熬成了老婆子。 因着其忠心,程夫人将她配给府上的家生子方林为妻,如今夫妻俩育有一子二女,儿子在侯府当差,长女嫁到了外面,小女儿正是方才出去的丫鬟应书,年方十四岁。 赵嬷嬷在程夫人的肩上揉捏了几下,说:“太太困乏的话,就到里面歇着,左右哥儿还得等些时候才回来。” 再说这程夫人,她原是齐国公府上的嫡小姐,三十年前被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