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那些年,究竟是哪些年呢? 约莫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能端稳饭碗,不再为肚皮发愁的岁月。 可村里待嫁的姑娘们,却没几个甘愿嫁给土生土长的本地小伙。 她们啊,心里头都揣着个 “攀高枝” 的美梦,一门心思地想嫁到城里去,嫁给捧 “铁饭碗” 吃公粮的人。 哪怕对方是下井挖煤、满脸煤灰的工人,或是起早贪黑、清扫大街的清洁工,只要能挣上钱,吃上公家饭,那就心满意足了。 老话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话用在这儿,恰如其分。 彼时,城里到了适婚年龄的男孩,大多优先考虑本地姑娘。 而那些条件欠佳的,比如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没有正经工作西处晃悠的、从事高危职业让人提心吊胆的,在城里寻不到媳妇,便常常把目光投向农村。 在西北的漆水市,这座闻名全国的煤城,作为重工业城市,井下作业的几乎清一色是男人,女工凤毛麟角。 于是,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瞧见那些为找媳妇愁眉苦脸、西处溜达的煤矿工人,更别提还有个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傻子了。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整个人生前途都托付给一场婚姻时,这可不单单需要莫大的勇气,更多时候,也是命运无情的摆弄,除了满心祈祷,似乎也别无他法。 可咱们故事的主人公,却偏偏不属于这一类人。 那么,她究竟属于哪一种呢? 各位看官,且耐着性子,细细往下瞧。 有诗云:年年春嫁妾无嫁,杏约桃盟都己违。 恋恋真心如燕舞,茫茫情海有鸳飞。 乡村原野山羊瘦,城里工人钱袋肥。 遍地群芳君莫采,玫瑰盼采待同归。 第一章 玫瑰新婚遭异嫁;婆婆半夜苦相劝“啊…… 你,你谁呀?!” 一声凄厉、颤抖且委屈的年轻女人叫声,带着哭腔,仿若一道凌厉无比的闪电,“嗖” 地从那布置得满是喜庆红的温馨婚房里穿刺而出,刹那间便将这死寂又寒冷得如同冰窖的冬夜彻底撕裂。 这声音尖锐得好似能把空气生生划破,裹挟着彻骨的寒意,悠悠然飘荡在夜空之...